2025 / 7 / 26
很多同学忙忙碌碌寻找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却连最基本的记忆原理都不了解。有的同学一轮学习后全忘了,半年都白学。有的则因为没有积累先验知识,导致始终没有能力深入思考。
关于记忆的基本原理在绝大部分心理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原理,大部分改善学习的努力都会白费。以下书摘来自《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推荐缺乏相关知识的同学去读一读这一章。
按保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如果从其他角度定义,它们还有别的名称。“瞬时记忆”从来源定义也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从作用定义也叫“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有时候也叫“永久记忆”。
当“瞬时记忆”里的信息被注意到时,就会进入“短时记忆”。反之,如果学习时走神了,信息在“瞬时记忆”阶段就丢失了,自然也就没能进入大脑。
一般情况下,信息只有通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Anki 的作用之一就是复述,准确地说,叫“间隔复习”,就是把当时理解的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间隔复习的价值,也没有养成间隔复习的习惯。当时的理解就止步于“短时记忆”,随后很快就忘了。
对于那些已经将知识转入长时记忆的人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长时记忆里的原有知识会被压缩。将来只需要少许线索便能调用,并不是普遍以为的要把所有知识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
当再次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或者解决新问题时,新信息继续通过“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此时,如果长时记忆里没有储备相关知识,新知识就只能孤零零地存在“短时记忆”里。
但是,如果之前通过间隔复习保存了相关知识,这时就能从“长时记忆”里提取到“短时记忆”里。当来自“瞬时记忆”的新信息和来自“长时记忆”的已有知识同处于“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时,就可以结合新旧两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等活动。这就是思考。
有了丰富的已有知识,就可以借此实现以熟带新,或者化繁为简。相关的已有知识越多,继续学习新知识就越快。
所以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会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英文原书名《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一书的开头说:“如果需要把教育心理学的全部精髓浓缩成一个核心原则,那么我会这样表达:决定学习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习者本身已经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