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12 / 29
这些新内容将在春节后陆续更新到 第 5 版课程 中,欢迎大家选购课程先学习。
围绕卡片,构建卡片系统。
“学”层面:借助 Anki 将高频知识转入大脑中的长时记忆,同时用卡片构建主题和结构,顺便结合 flomo 构建 AI 知识库作为外脑。
“习”层面:用卡片构建私人手册,包括行为清单和知识模型。
选择各个领域内的一流产品组合起来使用,这样更简单、方便和灵活。
微信读书支持自营书库、外部导入的电子书和公众号文章三类内容。
通过 WeRead to Anki - XXHK 插件,记读书笔记并发送到 Anki 复习,将当时的理解变成将来时刻可以调用的相关知识。
在 Chrome 和 Edge 浏览器里,通过 WebClipper for Anki - XXHK 插件记各类笔记到 Anki 复习,包括各类工具的官方文档、ChatGPT 和 Claude 等大模型的问答笔记,以及知乎等平台的资料。结合第三方插件“沉浸式翻译”,可以高效地阅读各种外语资料。
目前已经用该方案学习并记录了滴答清单的官方手册 、Screen Studio 的官方手册 、Cursor 的官方手册 ,目前正在用该工具学习 Figma 的官方手册 。
在 Chrome 和 Edge 浏览器 里,通过 Youtube to Anki - XXHK 插件学习 Youtube 和 Bilibili 的视频内容,记笔记到 Anki 复习。
结合第三方插件“Youtube-dubbing”,可以自由观看全世界的优质视频内容。
对于纸书和无法转为高质量的电子书的扫描文件,使用墨水屏阅读器 iReader X3 Pro 阅读,借助语音输入法和幕布记结构化笔记,从幕布转入 Anki 后可得到包含结构和主题的卡片笔记。
目前得到的“Get 笔记”是最方便的闪念笔记(日常想法)记录工具,我用它来记生活中的各种想法和思考。支持快速启动和语音记录和 AI 润色,解决了语音记录不准确导致的修改麻烦,也避免了 AI 过度改写丢失原意的问题。
使用 Schema Weaver -XXHK 插件,实现卡片、结构、主题的对立统一。
卡片的优势在于学习简单、使用方便、更新灵活;通过卡片重组为结构,有利于把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过卡片重组为主题,有利于吃透某个领域的大小方面;形式的转换也对应了学习阶段的升级,复习的压力会降低,应用的条件会更成熟。
通过 Export Notes - XXHK 插件,选择 By Schedules 的方式导出各种笔记,利用闲暇时间在 Edge 里主动泛听。最近新增的笔记有利于强化初始学习,最近重来的笔记有利于巩固薄弱项,而乱序功能也迎合了发散思考的需要。
通过 Anki to flomo - XXHK 插件,每天一键发送已熟练的笔记到 flomo。
Anki 的复习能让大部分常用知识在大脑里随时待命,而有一些繁琐的、暂时不重要的则可以在需要用到时去 flomo 里“找一找”。
这种“人+工具”的方式也符合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的原则,以人为中心,借助工具放大人的能力。承认人的局限,例如记忆能力有限、注意力资源有限。不忽视人的存在,因为每个人独特的的先验知识和现实需要都决定了我们不能使用通用的信息。考虑到 AI 等工具的不足,把工具作为 Copilot(副驾驶)才是目前最保险的做法。
“复习”仅仅是练习方式中的一种,增加多样化的练习有利于增加乐趣、提升能力⋯
以下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多样化练习方式:
忆:在 Anki 里按主题创建筛选复习,进行分散的、乱序的复习;在 Edge 里泛听导出的主题笔记、薄弱笔记或新增笔记等。
思:在 flomo 里搜一搜、随机漫步或查看相关笔记;在 Anki 里借助 Schema Weaver 插件思维知识点的所属结构和生成的主题。
说:利用 ChatGPT 语音或同类对话大模型进行对话,可以启发思考、唤醒知识、讨论案例等。
听:让 NotebookLM 类工具(暂时还只支持英文)根据学习材料生成对话式的播客,不仅增加了乐趣,也提供了不同的角度。
以上就是学习骇客在去年深度使用、精心打磨的工具和方案,梳理出来作为 2025 年的卡片系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