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7 / 9
在微信读书 里,有一本名为《福格行为模型》的高分神作,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行为科学大牛。多年前我就仔细阅读过,很多理念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很大帮助。
今天通过这篇文章,我把其中一个角度引申到 Anki 的复习中,希望能帮助大家改善复习,顺便推荐你用 WeRead to Anki 插件方案(视频版将在本周加入到课程中)尝试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以前我们想要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可能会通过设置提醒或打卡,但是生活中有太多的提醒,最后往往导致这个提醒淹没在其他提醒里。似乎我们早就对手机里各种各样的提醒有了免疫,对提醒熟视无睹。
我自己也无数次尝试过通过设置提醒来提醒自己,例如 8 点做什么,9 点做什么,10 点做什么等等,但通常到时间也不会去做,有时候是因为各方面状态不允许,有时候是因为上一个任务还没有结束,总之很难通过提醒让自己行动起来。
《福格行为模型》中提出了一个“顺便习惯”的概念,其中的“习惯”很好理解,而“顺便”的意思就是在做某件事时顺便做。
它其实巧妙地把新习惯锚定到老习惯上,通过老习惯提醒新习惯。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提醒泛滥、时间冲突、习惯性忽视等传统问题。虽然这样也可能会失效,但起码不会因为引入新的提醒加剧原有的提醒泛滥问题。
先筛选老习惯,再将新习惯绑定到老习惯的前中后。如果你的老习惯无法触发新习惯,不要说“我想健身”,而是用“当⋯时,就⋯”的句式进行思考。我们在记笔记时也是这样,通过“if...then...”的句式融入“条件”,通过条件触发行为。例如,你可以说“当起床后,就喝一杯水”“当午餐后,就散步一刻钟”,而不是说“我要养成早上 7 点喝水的习惯”“我要养成散步的习惯”。
回到复习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把把复习行为绑定到生活中的其他事件上。
原来你可能是正襟危坐在电脑前集中复习半小时,不仅身体容易疲劳,大脑也会因为连续复习的脑力活动而疲惫不堪,更重要的是连续长时间复习导致相互干扰,而干扰又是遗忘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用电脑复习,可以这样重新设计复习的习惯:
每当我打开电脑后,先复习 3 分钟;
每当我离开电脑前,先复习 3 分钟;
每当我完成任务后,先复习 3 分钟。
如果你用手机复习,可以这样重新设计复习的习惯:
每当我无聊拿出手机时,先复习 3 张笔记;
每当我想刷短视频时,先复习 3 张笔记;
每当我在等电梯时,先复习 3 张笔记。
这样安排后,不仅不会再有长时间复习的疲劳感,也会因为分散复习、降低连续的干扰而提升复习质量。
有的同学可能对刷短视频、看电视剧感到愧疚,但又抑制不住,那么就可以用“顺便习惯”将学习和娱乐绑定在一起,把学习作为娱乐的前提,把娱乐作为学习的奖励。这种设计在书中被称为“珍珠习惯”,即把不好的事情作为触发好事情的提醒。
书中的信息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思考它与我们的关系才有可能会迸发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