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8 / 24
众所周知,Anki 有两项基本原理,分别是主动回忆和间隔复习。正是这两项基本原理保障了 Anki 在改善记忆方面的显著效果。
有大量书籍和论文著作都介绍过主动回忆的概念和用法。
但是,多数人在复习时却都是把笔记通读一遍,这叫被动浏览。这种学习方式的问题在于经常会导致能力错觉,即以为自己掌握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
主动回忆则是看问题、想答案,所有答案都是在没有任何直接提示的前提下独立回忆出来的。它的的主要作用之一就在于破除能力错觉,给学习者最真实的反馈 —— 能回忆出来就是掌握了,不然就是没掌握,而没掌握的内容就需要继续巩固。当然,越是困难的回忆过程也越能强化记忆。
很多年前,我在和“善用佳软”博客的作者张玉新老师连线时就得知,他在高中时就开始独立使用间隔复习的策略学习英语了,这可能是这位山东省高考排名前十的考生为数不多的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了。然而,直至今日,很多同学仍然不知道甚至是怀疑这项学习技术,许多 Anki 用户也只是在使用 Anki 软件时应用主动回忆的学习技术。
今天,我将通过本文向更多同学介绍主动回忆技术在其他日常学习场景中的应用。
在类似于 Anki 的闪卡工具里,填空题的看题干回忆挖空部分就是主动回忆,问答题的看问题回忆答案就是主动回忆。
在思维导图类工具里,将下级答案折叠(隐藏),然后根据上级问题回忆下级答案,就是主动回忆。
在大纲笔记工具幕布里,使用新功能“挖空”,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主动回忆。如果有大量笔记需要长期复习,还可以通过 Mubu to Anki 插件转入 Anki 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卡片笔记工具 flomo 里,可以通过脚本,将下划线样式修饰的文字渲染成挖空效果,从而实现在 flomo 里进行主动回忆 的目的。
在康奈尔笔记模板里,根据左侧线索栏里的问题,回忆右侧笔记栏里的答案,就是主动回忆。如下图所示,把模板横置后再看,就和 Anki 的上面问题、下面答案的布局更像了。
在普通的纸质笔记本里,可以在一面写问题,在另一面写答案,然后在复习时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这也是主动回忆。
甚至有专门的文具(搜索“暗记”可找到),可以用来遮住特定颜色的文字,然后根据其余部分回忆被遮住的文字,这也是主动回忆。
在纸质书上,把概括性的问题写到边缘空白处,然后看着问题回顾书中正文里的答案,这也是主动回忆。
即使用的是 Microsoft Word 这样的普通工具,也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设置成浅色或与背景色一致的颜色,复习时根据可见内容回忆不可见部分,这也是主动回忆。
在使用 AI 辅助学习时,除了我问 AI,也可以请 AI 问我,后者也属于主动回忆。
甚至在什么工具都没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脑海中主动回忆近期的所学内容。
只要使用主动回忆,即使不增加学习的次数,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用了闪卡类复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模板,结果却只是像往常一样从头到尾回顾全部笔记,没有为回忆付出任何认知上的努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则属于反面典型“被动浏览”。
综上来看,主动回忆的学习方式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工具或某一种场景,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项学习习惯,在所有可用的情况下运用。